小微企业被誉为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10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知识产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加大对小微企业专利申请资助力度,对小微企业申请获权的首件发明专利予以奖励,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形式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目前,中国约有1170万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7%左右,在促进就业、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小微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低端、核心竞争力不强等困难,其存活率较低。在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介绍说,中国的小微企业平均寿命仅为3.7年,远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而知识产权能够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我们曾经在重庆做过调查,发现具有专利的企业,包括小微企业,它的利润率是没有专利企业的利润率的7倍,也就是利润获利的空间比没有专利的企业大得多。我们想通过知识产权的综合支持,能够健康的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中国的小微企业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以及八成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对知识产权高度依赖。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将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形式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据悉,新发布的文件将从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完善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提高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以及优化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众所周知,融资难、创新成本高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是小微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副司长曹冬根坦言,从知识产权角度来讲,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的因素,主要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侵权假冒现象比较严重,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目前,中国已经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专利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维权援助等工作。对此,贺化表示,此次新发布的文件中,就包含了诸如提升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小微企业创新成本、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等内容,“明确提出支持创新成果在国内外及时获权,对小微企业亟需获得授权的核心专利申请予以优先审查。加大对小微企业专利申请资助力度,推动专利一般资助向小微企业倾斜,对小微企业申请获权的首件发明专利予以奖励,对小微企业引进实施专利给予专项资助。建立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需求调查制度,加强与商业银行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多渠道降低贷款、担保和保险等费率。”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文件还首次提出,在优化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环境方面,通过政府投入引导资金或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小微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参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副司长曹冬根表示,这一举措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后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困难的重点内容之一,“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包括贴息、风险补偿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探索建立质物处置平台,使更多的小微企业能够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取发展资金。同时,我们将推动保险机构开发更多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险种。提供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向小微企业免费或者是低成本地提供基本专利信息服务。另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来帮助企业在专利申请、运用、维权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帮助小微企业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据介绍,在此次《意见》发布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研究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明确扶持对象、重点领域、相关条件和操作流程,并建立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政策尽快“落地”。
海科金集团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1-2017 All right resevrd 京ICP备11022072号-1 技术支持:浩天通达科技